丛日云:探索世界历史纪录片资源,如何让通识教育充满灵魂?我们在西方的引领下尝试搞通识教育,但必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情况特殊性。我们要知道学生在上大学前受到的是什么教育,媒体给他们的影响是什么?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通识教育应该教什么?我认为,这可能是今天讨论通识教育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通识教育不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最关键是我们教什么?所谓“通识”仅仅是知识问题吗?其目标是什么?在通識教育中,我们的价值标准是什么?
传播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是通識教育的灵魂。因此,我把课程体系视为现代文明价值传播的主要渠道。
为了承担起培养新一代完成社会化过程、成为文明传承者的使命,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正在和准备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现代文明的需要是什么,我们社会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儒家主导着中国传统社会,它们所传输的是与那个时代相契合。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要培养现代公民,需要向他们传播现代文明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体系里没有相应思想资源进行公民教育,它只能起到破坏性的作用。在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知识体系和文化汇流,当代人都是这种文化与知识汇流产物,大家都是文化混血儿。但这种汇流结果,使得西方文化和知识体系占据强势位置。
尽管如此,在当代中国人中,对进步和发展已经成了信仰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就是从西方来。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拒绝现代生活,也不能拒绝接受现代文明价值体系。如果有人拒绝进步,那么他就要过二百年前的生活,而这并非现实可行之举。
因此,在我们的环境里恢复或维持某些特定的传统观念,不但不适合,还会导致改革阻力增加。正确做法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将孔子等古人的智慧融入于法治宪政中,让其成为指导行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过去或者盲目追求某一种理想状态。而对待历史纪录片资源,则需审慎选择,以确保它们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深刻而广泛的人类视野,从而真正实现有灵魂的人格塑造。此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球及人类需求,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