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座历史名人:晚明大臣、文学巨擘李维桢,文坛领袖之称
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湖北京山人。21岁时于穆宗隆庆二年(1568)进士。父子皆为进士,其父李淑字师孟,号五华山人,颇有文才,曾任浙江佥事、河南左参议、广西右布政使福建布政使。他生平历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五任皇帝。
进士及第后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明万历时参与修纂《穆宗实录》,晋升修撰。之后出任陕西右参议(省布政使之下,分领各道),升提学副使,又任浙江、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省最高行政官员),河西兵备督理。他在京外做官宦海浮沉近三十年。
天启初年(公元1621)以布政使之职居家赋闲。70余岁时,朝廷决议起用年老旧臣,又召他为南京太仆卿,再改太常卿。给事中薛大中疏荐他篡修《神宗实录》,但因故辞官未就。
天启四年(公元1624)四月,为太常卿董其昌再次向皇上推荐,被召为礼部右侍郎三个月后晋升南京礼部尚书。在其博闻多才的支持下,他位高爵显,但遭人忌,以致78岁时要求告老还乡。
1625年正月回京山故里,在家去世于翌年,即1626年,是晚年的他在诗词创作上更加精彩斐然,与同代许多文学家相比,他的文章尤为恢宏恣肆,每天都有人前往请教他的作品。
个人著作方面,他是晚明著名文学家,并以文坛领军人物而闻名。他弱冠之年入翰林院,便博闻强记,与同馆宿耆许穆齐名,当时馆中有俗语:“记不得问老许;做不得问小李。”此外,他的诗文字画弘肆博大,在文坛声名隆厚,《明史》称他负重名垂四十载。
传世作品在《四库全书》中载有《大泌山房集》134卷、《史通评释》,集诗6卷杂文128卷。此外,他对商人的尊重和帮助也很受赞誉,有求必应,以至门人乘机受取富贾金钱代为求手笔,这种宽容开放的心态体现了晚明社会文化特点中的新变化和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也反映了他的思想开阔和政治上的包容性,同时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影响力展示。
注:云杜与南新市均为汉时京山旧称,由此可见李维桢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而“惟楚有材”则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的记录,其中虽楚有材,而晋实用之。这一表述被后来的人们演化成惟楚有材,用以形容人才辈出的地方,如王世贞所言“惟楚有材璞则良厥”,意指湖北地区人才丰富且品质良好。在王世贞的墓志铭以及其他文献中,都能找到这句话或类似的表述,它不仅成为一种文学上的赞美,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不断地被人们引用和发扬光大,从方回到王世贞,再到李维桢,他们都是这一观念的大力推动者与践行者。而这一观念最终融入到了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七子运动”的核心思想之一,并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与应用,使得这个词汇从单纯的地理位置意义转变成了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价值评价意义的话语系统,对于理解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以及Late Ming Dynasty 文化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