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同仁堂 在清朝康熙年间,北京同仁堂以其卓越的药品质量和严谨的制药工艺,为数百年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雍正时期起,它便成为了供奉于皇宫御药房的重要药材提供者,长达188年,这一经历锻造出了同仁堂人对精益求精、细致周到的坚定信念,其产品因独特配方、高标准选料和精湛工艺而享誉国内外。
2、“狗不理” “狗不理”的包子,在传统食谱中流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它并非由最初店主创作,而是由他的学徒所发明。这个学徒被称为“狗不理”,后来他继承了师傅的事业,并在运河边开设了一家小铺,以卖给码头工人的包子为主。他没有大型字号,却依旧保持着诚实的手艺,让他的包子以真材实料闻名遐迩。这种口碑迅速扩散,“狗不理”的名字与美味相伴,成为了京城的一道特色美食。
3、全聚德烤鸭店 中国烤鸭技艺悠久,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记载中的烤鸭佳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两代宫廷中常见于宴席上,后来才逐渐流入民间。位于前门大街东侧的全聚德烤鸭店,是由杨传仁先生在1864年创建,以挂炉技术著称。由于其高超的烹饪技巧,使得全聚德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地方风味菜肴之一。
4、“泥人张“彩塑 天津泥人艺术从乾隆到嘉庆时期就已经开始走红。“泥人张“通过将捏土艺术提升到了圆塑艺术水平,再加上色彩装饰和道具搭配,不仅展现了传统审美,也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这类作品既能反映民间习俗,又能借鉴戏剧故事,或取材于古典文学,如《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展示出形似神似的完美结合。
5、内联升鞋店 老北京人对于内联升布鞋的情感尤为深刻,这家老字号至今也有150余年的历史。在1853年冬季,赵廷在东江米巷(现在台基厂)开设了这家鞋店。他作为一个资深工匠,对制作技术了如指掌,同时也懂得经营管理,从而成功地把握住市场。他生产出的朝靴厚重且舒适,即使穿着长时间也不感到疲惫或疼痛,而且保养起来也极为简单,只需用绒布轻轻擦拭即可恢复原样。
6、荣宝斋 荣宝斋源自松竹斋,其创始人张姓商贾利用自己官员俸禄开办的小型南纸店,在光绪二十年更名为荣宝斋。当时,由于其承接官卷官方折面,因此得名。此后荣宝斋凭借木板水印技术获得国际认可,现在新匾额则是郭沫若书写。此外,该茶庄也是中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商之一,他们能够直接购买直供商货,从而提供给顾客更优惠价格。
7、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茶庄紧邻同仁堂药局东侧路南,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1908年建立。这座建筑取名“张一元”,象征新的开始与不断创新发展。除了生产各种各样的香草烟叶之外,该公司还涉足其他行业,如制造灯油等商品,以及进行日常零售业务。此外,该公司还拥有自己的农场,用以种植需要用于制造香草烟叶的大麦以及其他农作物。
8、瑞蚨祥 1893年孟洛川投资八万两白银,在大栅栏开设这家山东寨子布专卖店,将名称命名为瑞蚨祥,源自《淮南子》、《搜神记》的典故。在七个月之后,他的人力资源达到40万两白银,与其他五家的总资金相当,被尊称为八大祥之一。而今天,这里仍然是一座带有天井两层楼房的大栅栏唯一保持原貌存留老字号之处,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销售皮货品种齐全且质地优良,无论是海龙还是水獭猞猁紫貂滩羊皮,都有进货来源,是亚洲北部皮革用品的一个重要供应商。
9、大观园烧麦馆 大观园烧麦馆坐落在繁华前门大街36号,有着250年的悠久历史,是北京百岁老铺之一。大观园曾因为一次偶遇皇帝而改变命运,当时乾隆十七岁夜晚微服私访回京途经前门,大观园酒屋亮灯营业,便引起皇帝注意。当夜,小院主人回答说:“此处无名字。”乾隆听后表示:“既然你是我京城第一家开门营业的地方,就叫‘都一处’吧!”从此,“都一处”代替原来的“王记酒铺”,生意兴旺发达。
10,广德楼戏院 广德楼戏院位于宣武区大栅栏西口,是当时最热闹的人气最高、艺术水平最高娱乐场所,也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戏院之一。“广德楼”约建于1796年,有着辉煌悠久的历史,与巴黎歌剧院、小提琴歌剧院及莫斯科国家音乐厅同时建立,它几乎是当时所有主要文化中心成立的时候。这座舞台曾经吸引过程长庚余三胜梅巧玲等众多著名演员表演,每位旅居异乡者的梦想都是站在这一舞台上展现才华争夺公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