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骠国(?-832)是一片繁荣昌盛的土地,它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是一个以佛教为主导的古国。都城卑谬,是一座被誉为“室利差罗”的圆形砖城,周长达160里,有12座门。唐代文献中记载,这里不仅是文化发达之地,更擅长音乐艺术。
801年,骠国王雍羌为了展示其国家的文化精髓,不顾千里的距离,将子女及乐队送到唐朝献上自己的国乐。这份礼物包含了十二首曲目,以及35名精通乐器的人才。这些音乐作品深受释氏经义影响,当时演奏时,他们使用海螺壳和精美铜鼓伴奏,这种风格与当时唐朝南蛮富豪拥有的铜鼓相似。
在公元832年,骠国最终因南诏的侵扰而灭亡,从此它渐趋衰落,被蒲甘王国所取代,最终同化于缅人。在中国史籍中,对骠国有着详尽记录,而对其歌舞艺术更是不胜枚举,如白居易曾写下《骠国乐》,并且据说他还代德宗作覆书,为这个国家赞誉“得睦邻之善谋,秉事大之明义”。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千年,但骠国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故事,更有成语传承至今,让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那段辉煌又短暂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