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骠国(?-832)是一个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古代佛教国家,它的首都名为卑谬,并拥有18个属国。中国史书中曾经简要记载了它的历史。骠国是藏缅系中的一支,但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或许它就是缅人的前身。这座古国文化十分发达,特别擅长音乐。在801年,那里的君主雍羌派遣他的儿子带着自己的乐队和舞蹈家献给了唐朝,他们演奏了一种名为“十二曲”的乐曲,这些乐曲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当他们演奏时,他们使用的是海螺壳和精美铜鼓,这种铜鼓与唐朝富有的南蛮豪酋所拥有的非常相似。唐德宗授予该国王一个太常卿的职位,而舒难陀被授予太仆卿。
除了音乐之外,骠国还有许多涉及佛教的事物。在公元832年,骠国最终被南诏攻陷而灭亡,从此开始衰落,最终被蒲甘王国取代并逐渐融入缅人社会。尽管如此,骠国留下了一段丰富的人类历史,以及对当时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
白居易等诗人还为这次事件写过诗歌,如《骠国乐》,以及其他文档详细记录了他们那时代所享受的艺术盛宴。而在中国史书中,《新唐书·骠 国传》更是对其歌舞艺术进行了详尽描述。这段历史让我们能够窥视到当时两大文明之间文化交流的情景,以及它们如何互相影响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