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的竭泽而渔典故探究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役中,楚军实力显然强大。面对如此形势,晋文公向其舅父狐偃咨询说:“我军兵少,楚军兵多,这次交锋该如何取胜?”狐偃建议采取欺诈手段来对付楚军。

然而,当晋文公再次征询另一位大臣雍季时,他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以“竭泽而渔”和“焚蔽而田”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就像干涸池塘后捕鱼只能一时之功,但第二年必定无鱼;或者烧光森林后猎物只得一两次,再也捕捉不到一样。欺骗虽然能立即获得成功,但长远来看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种策略无法持续使用。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没有更好的战术可用,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用狐偃的计谋。这是一种名为“退避三舍”的策略,即每当楚军攻至某个距离,便假装撤退三舍,以避开敌人的正面攻击,同时等待最佳机会反击。此举有效地利用了地形和心理因素,最终导致了城濮之战的胜利,而不幸的是,对手则遭遇惨败。

这个故事最终被用来解释成语“竭泽而渔”,意指通过极端的手段暂时取得成功,但长远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