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探秘长城的历史背景与社会价值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楚军实力雄厚,显然占据了上风。面对这形势,晋文公向他的舅舅狐偃咨询解决之道:“我方兵少,而楚军众多,这次战役该如何打才能取胜?”狐偃提出一种计谋:“善于用兵的人,不拘泥于正规方法。你可以采取欺诈的手段来对付楚军。”

接着,晋文公又征询另一个大臣雍季,并将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并不赞同这种做法,用比喻说:“竭泽而渔虽然能立即获得成果,但明年就无鱼可捉;焚蔽而田能立即收获,但明年则无兽可捕。依赖欺诈的手段虽能暂时得利,却非长远之策。”意思是说,即使短期内通过欺骗手段取得成功,但长远来看会失去更多。

当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制胜楚军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纳狐偃的计谋。他假装遵守自己之前与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承诺,一再后撤,以此为自己选择有利的战场和时间;而楚军误以为晋文公胆小,不敢与之交战,就紧追不舍,最终遭到了彻底失败。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以楚国的大败告终,其主帅成得臣阵亡。在这个故事中,“竭泽而渔”这一成语便由此产生。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