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知识点人教版书写罄竹难尽的史学篇章

在隋朝末年,随着统治的残暴和腐败,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而农民起义则如同燎原之火,无处不烧。李渊,在太原起兵后,以大将军自任,并积极向隋军进攻。他深知突厥的力量强大,又担心他们可能阻碍自己的称帝计划,因此,他决定与始毕可汗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即若攻入长安,则民众土地归唐,而金玉缯帛则归突厥。

为了争取民心和扩展势力,李渊开放粮仓救济灾民,同时招募义兵。不过,这些乌合之众缺乏训练,所以在战斗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此时,瓦岗农民义军首领之一的李密,其实力已达到河南省东部的一定的规模。他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对隋炀帝进行了严厉批评,其中名句“罄南山之竹,不书无穷;决东海之波,不流恶尽。”这句话意指,用完南山的竹子也无法记录下所有罪状;用东海的大水也洗刷不了所有罪恶。这种形容大量而无法一一列举的情况,就被称为“罄竹难书”。

这篇文章迅速传遍全国,被人们广泛传阅,使得李密声威更加震撼各地反隋势力的领袖,如窦建德、徐圆朗等纷纷上表拥立他为天子。但是李密认为洛阳城未能占领,便未急于即位。而当时正欲联合手中的力量与另一势力对抗的是另一个强大的反隋领导者——窦建德。

此时,李渊试图拉拢声望高涨的李密,但又不愿意亲临河南,与其议盟。笑言:“我正要进关中,如果拒绝他,将多一人敌。”最终通过使者温大雅回复给了李密,一封充满拍马屁语气的情信:“老夫五十岁,无野心,只愿跟随你。”从此,对这一策略深信不疑。这段历史展示了权谋与智慧如何在政治斗争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也揭示了那些时代人物如何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