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家,北宋开国功臣。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与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有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措施。
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终岁七十一岁。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并累赠尚书令、韩王谥号“忠献”,并配飨宋太祖庙庭。在其后的史称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关于其读书少喜观《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影响颇大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有一次,他在回答对待天下的最大问题时,没有立刻做出回答,而是在头脑中快速思考着。他想,这不可能是某种有形的东西了,那么是不是应该作父母最大呢?或者皇帝的皇权最大呢?就在他还没考虑好答案的时候,又听到了第二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其他物件都大?”他又想了一会儿,然后回答说:“世界上道理最大。”这个回答让宋太祖当即拍手称赞,说:“对,对,这就是我当皇帝的,也要服从道理,你回答得妙极了。”
还有一次,当他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被劝告去读点书。他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每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当他的主子死去,他继位弟弟成了新君——也就是历史上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义,即史称宋太宗时,他仍然担任宰相。在闲聊间,有人提及他只读一部《论语》,这是否真的如此?老老实实地告诉他们,“臣所知道的确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他用半部《论语》辅助过旧主平定天下,现在用半部《论语》辅助新君,便能使天下太平。这句话流传下来,说他靠“半部《论性治天下”。
他的刚毅果断和沉稳城府,让同僚和朝廷中的许多人感到敬佩。在那个时候,当宰相的人很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但赵普不同,无畏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久之后,在一个清晨,一位侍女报告说她梦到一位尊者在她的梦中给她带来了福祉。她坚持认为那尊者就是先前已经去世的大师,因此,她请求向她寻求智慧和指引。而另一方面,一些高级官员开始利用这些预言作为他们个人利益的手段,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地位,并试图控制人们的心灵。此外,他们还使用一些巫术仪式来试图唤醒那些被认为具有预知能力的人们,以便他们能够提供更多关于未来事件信息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