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的奇才适合四年级讲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上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与韩都的联系,使上党处于危境。上党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便通过使者带着地图献给赵国。赵孝成王派部队接收了上党,但两年后秦国又派王龁围攻上党。

赵孝成王得知消息,即时命廉颇率二十多万大军前往救援,上党已被秦军占据。廉颇守住阵地,修筑碉堡、深挖壕沟,与远来的秦军僵持,以待作战机会。

尽管王龁几次挑战,但廉颇坚决不出击,只好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经验丰富,不易出手。我军远征,持久下去恐怕粮草难以供给。”

范雎提出要先让赵括调去取代廉颇,这样才能打败赵国。秦昭襄王采纳计策,让范雎安排事宜。

几个日子后,赵孝成王听信左右人士议论,说:“秦国害怕的是年轻力强的赵括,而不是廉颇;如果把握机会就快投降啦!”他们指的是名将赵奢之子——纸上的谈兵专家赵括。

由于这番议论,加之蔺相如和他的母亲对此提出的劝告未被接受,最终导致了历史悲剧发生。在长平战役中,由于过度自信和缺乏临场应变能力的领导,被追随者的背叛和敌人的智谋所困死的,是一位曾经在纸面上的雄才大略,却在实战中无力回天的“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及其四十万大军覆灭的事迹,在史书中留下了永恒的教训。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