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忆起以色列的历史,包含了现代以色列国家和在那片土地上犹太人的历史。现在的以色列地区相对狭小,只有威尔士或哥斯达黎加的一半面积,它坐落于古代的犹大王国遗址之上,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信仰所共享的地方,其中包括许多对这些宗教至关重要的圣地。
尽管历经各种帝国统治,并成为众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该地区最初主要由犹太人居住,直到罗马与犹太人的战争结束后,除了加利利外,大部分区域变成少数族群。随着时间推移,该地区逐渐被基督徒占据,然后在7世纪阿拉伯征服后,被穆斯林占领,直到20世纪中叶。这片土地通常被称为圣地或巴勒斯坦,从1096年到1291年,是一系列关于天主教会与伊斯兰世界斗争的一个焦点;从十字军东征结束到1917年的英国征服,它先是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国的一部分,再次成为叙利亚省的一部分。
19世纪末期,对生活在欧洲遭受迫害的 犹太人导致了锡安主义运动的兴起,最终赢得国际社会对于建立一个位于众多古老王国遗址上的 犹太人人口绝对多数国家(即 犹太民族故乡)的支持。此后,一战期间英国征服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后的托管状态形成,使得阿拉伯移民增加并引发了阿拉伯-以色列之间紧张关系以及阿拉伯及犹太民族主义。
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同时大量非裔穆斯林迁往以色列,而此举也引发了广泛范围内的冲突。这场冲突标志着1948年的新篇章。在1970年代初期,美国成为了以色列最坚定的盟友之一;1979年,与埃及签署了一份名为《大卫营协议》的和平条约;1994年,与约旦签订了《 以色 列 - 约旦 和平 与 协议》。然而自1967年的六日战争以来,与阿拉伯国家以及许多居住在或被控制区划上的巴勒斯坦人的矛盾依然持续,在影响着以色列表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
早期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至260万至90万年前,当时人类开始分散开来,从非洲向黎凡特移动,每个文化独具特色,这些早期人类留下的石器工具已在以色列发现,比如伊容洞穴里的燧石工具,那里发现的是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使用过的手工制品,还有140万年的阿舍利产业、比才茋哈玛组以及博诺特亚寇伏桥组。塔崩洞和伊索库尔洞分别挖掘出尼安德特人的遗骸,以及现代人类首批定居者的证据,其中包括一位名叫塔崩1的尼安德特女性骨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化石中最重要的一块。在塔崩洞的地层记录显示了60万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至今,可代表100万年的进化过程。
接着,我思考到了早期记载中的“希伯来”文明,其最早可追溯到的记录出现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为法老麦伦普塔赫而建的大型磨盘碑刻上写道:“荒废之地,没有种子。”William G. Dever将这个位于中央高原中心的地带视作一个文化实体,也可能是一个未组织起来但具有共同身份认同的小团体,而不是一个统一且组织严密的大型国家。
我考虑过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可能包括闪米特人及其海洋邻近部落,他们作为一种边缘性群体存在,即使这样的标签更多是禁止异族通婚而强调家族史、血统和宗教传承。我还想到了该地区字母文字系统可能来源于居住于埃及并掌握书写技术的是迦南民族,因为所有现代文字都源自该书写系统。而古典希腊语用字母表书写其语言已经存在至少公元前1000年代,并且使用的是古希腊字母表。
村庄规模不大的社区,有300-400人口,他们主要从事农业或畜牧业,并且大多数自给自足,但经济交换仍然普遍存在,有能力进行书面记录,即便是在较小规模的小镇考古遗迹中也能找到证据,这反映出一个村庄式中心社会结构,但资源有限且人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出现限制。
接下来,我回顾了两颗王国——北方的事实上的亡灵——实际上只是一些没有任何权力的部落联盟,而南方的事实上的亡灵则继续保持其独立性,如同那些曾经拥有自己的王室但现已沦为奴隶般境况下的其他地方一样。一方面,他们试图恢复他们失去荣耀时光的情景;另一方面,他们却又无法摆脱自身衰败的命运,因为他们缺乏必要力量维持自己独立的地位,因此只能选择屈服于更加强大的势力,不断寻求保护者,以免再次遭受摧毁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