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6年,夫差为了进攻齐国,动用了大量的人工挖掘运河,直通淮河,贯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这样就可以利用运河率领水军从水路进攻齐国了。公元前484年,就在艾陵大败齐军,逮住了齐国的大将国书。齐国的副将高无丕差点在这一仗里送了命。夫差打了胜仗,更使他相信水上进兵的方便。他就征发了比上回更多的民工继续挖掘运河,北面通到沂水,西面通到济水。这一来,吴国的大军从吴都坐船出发,一路可以从运河直上北方,一路可以从长江到淮河,再从淮河通到泗水、沂水、济水三条大河。这么巨大的挖掘运 河工程一完成,南北水上交通方便了,夫差要做霸主的心愿可以实现,可是吴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差不多已经用完了,万一出个差错,就很难支持 了。
公元前482年(周敬王38年,吴王夫差14年),夫达同着鲁哀公、一块儿到了黄池派人去请晋定公来开会。晋定公不想去。赵鞅说:“夫达这回亲自带着大队人马上中原来,他成心跟咱们挑战。他派使者来请咱们去开会,这是‘先礼后兵’的意思。我想咱们不如带着大队人马上黄池去,不管是会盟也好 开仗也好,都随机应变。”晋定公就带着赵鞅去会吴王。
到了要订盟约的时候,因为次序先后这件事闹得好几天。大伙儿争执于谁应该占先位,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谁也不肯让步,因此会议就成了僵局。在这种紧张气氛下,一名私下的报告突然传至夫人耳边,说越王勾践正率领精锐部队攻击吴國,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府達意识到自己必须立即返回,以防失利导致国家覆灭。
于是,在第二天清晨,当鼓声响起时,大批士兵聚集于营地之中,那声音震得整个场合似乎天崩地裂,让诸侯们恐惧不安。一名使者被派遣前往探听情况,并告知赵鞅说:“今日若非如此,便当今日。”此言一出,使得诸侯之间陷入了一种紧张与期待的情绪中,而最终通过协商解决,最终“歃血为盟”。
然而,此次大会并未能完全消除各方间的矛盾与猜疑,它实际上触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卫国和楚国内乱,同时也为越国提供了解放的机会。此事经过数十年的时间,被后世称作“历史故事成语”,成为社会永恒的话题和教育内容之一。
百年的黄池大会,是一次旨在巩固联盟但却意外引发更广泛影响事件,其背后的复杂情感和策略博弈至今仍然吸引人们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过去如何塑造现在,以及未来可能如何发展的手段。而这些历史故事成语,如同窗口打开视野,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