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中人物为什么在日本投降时被允许保留佩剑

69年前,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进行无条件投降。这场惨烈的侵略战争持续了15年,但在《终战诏书》中,却没有提及“投降”一词。这种留有心眼的做法,使得今天日本仍能称此日为“终战日”。然而,对于日本人和愤怒的亚洲人民而言,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注意到,德国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履历表上对战争时期都有明确记录,而日本人的履历中,从1937年到1945年之间则被忽略,就好像这段时间从未存在过。尽管如此,那段历史确实存在,例如今日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首相捐赠玉串料等活动,都引发了强烈批评。

《菊与刀》中,鲁思·本尼迪克特探讨了耻感文化如何使得即便承认错误也难以解脱,只要行为没被公开就不必懊悔。与德国不同,即使南京大屠杀30万亡魂至今仍未得到公正补偿或道歉,日本依然试图遮盖自己的耻辱。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记忆中的故事揭示了当时允许日本军官保留佩剑的原因,因为这是对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格兰特将军待遇罗伯特·李的一种尊重。但麦克阿瑟随后改变了决定,将日军佩剑收缴。这一举动反映出,即使给予他们真正的武器,他们也可能寻找其他方式获取武装力量。

自卫队成立60周年后,相关决议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同时每年远洋航海前自卫队会参与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这些行为昭然若揭地展现出了其真实意图。不论用何种方式掩饰,“菊”只能遮住部分,但无法掩盖掉刀尖所指向的事实。安倍晋三领导下的政府继续歌颂战争,而对过去60多年的这一天,以及所有相关事件保持沉默。

明年将是70周年纪念,如果未来不会有真正诚恳悔罪,那么这样的情况实在太罕见且令人遗憾。在中国人的传统看法中,当事人已经达到了古稀之年的成熟阶段,如果不能诚心改过,那真是古来稀少的事情。此情此景,让人们期待着一个更好的未来,不再是空谈而是实际行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