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火星大气演练场上的码战他是天问一号的救星

在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担任副教授的赵瑞,身着白色文化衫和蓝灰色牛仔裤,眼镜后方是一双不大却充满光芒的眼睛。他给科技日报记者留下的是一幅安静、斯文的印象。赵瑞参与了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研制工作,为其在地球搭建了一个火星大气“演练场”。当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时,他的心中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5月15日早上7点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抵达了火星的大门,这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了这次历史性的事件,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关,而赵瑞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利用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仿真软件,为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提供了精确的地面环境预测数据。

对于模拟火星大气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赵瑞展现出了他的专业和勇气。虽然他从未涉足过火星,但他知道要模拟出准确的地球与火星之间差异巨大的流场环境。这需要重新设计针对火星大气的特殊气动仿真软件。

通过不断改进代码,并且利用国外已有实验数据进行验算,赵瑞团队最终创建了一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多类大气再入的通用分析软件。这项成就不仅是对科学研究的一次伟大的突破,也是对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

尽管在任务之外,赵瑞是一个爱家庭的人,他会尽量平衡工作与生活。在家里,他更像一个父亲,一直陪伴孩子们成长。如果没有任务,他也会正常上班回家做饭,看看孩子们。他的爱人也是航天人的同事,他们共同的事业使他们紧密相连。而对于自己的儿子,他希望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梦想实现者,因此给予他取名为“航”。

然而,由于长期压力的原因, Zhao 的胃病让他不得不放弃参加第三批备选航天员选拔。不过,即使如此,在家里的氛围还是充满了支持与鼓励。不论是在公园散步还是在乐高积木中一起创作,那份父子间的情感总是温馨而坚固,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普通但又非凡的人物背后的故事——他们或许只是众多默默无闻的人群中的一个,但正是在这样的平凡岗位上,他们凝聚成了不可思议强大的力量,用心去追求那个浩瀚太空里的梦想。(于紫月)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