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喊舍:后辽的最后一位君主
在历史的长河中,耶律喊舍(1176-1220)留下了作为契丹人、后辽末代君主的一段传奇。他的统治期是在金国与蒙古帝国的双重压力下展开的,他不得不带领残余部众东渡鸭绿江,甚至一度逃至高丽西京平壤,再次南迁到大同江以求生存。
1217年,一系列复杂的人事变动发生了。在那一年,耶律统古与另一位自称大辽收国王的耶律金山争夺帝位,最终是耶律喊舍杀死了这两位竞争者,并自立为王。他并未能够长久稳固自己的位置,因为很快他又和之前推翻自己的统治者进行了一场斗争,最终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权威。
然而,这种局面难以为继。在1218年,一个名叫耶律留哥的人领导了一支由蒙古、契丹军队以及东夏国元帅胡士兵组成的大军,他们围攻着耶律喊舍。高丽也加入到了这个战斗中,以其四十万强大的军队对抗着后辽残余力量。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后辽灭亡。据说,在1220年的春天,也就是一些史料记载中的1219年春天,耶律喊舍已经无法挡住敌人的进攻,他被迫投降,而他的国家随之崩溃。
在这段短暂而充满挑战性的统治时期之后,即从1218年到1220年的短暂时间里,耶律喊舍成为了一代英雄,但最终还是无法避免自己国家的覆灭。根据历史记载,他和他的臣民们遭受了惨烈的地球震荡,被迫迁徙至西楼地区,那里将成为他们新的居所。而对于那些曾经生活在辉煌时期的契丹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痛且艰难的转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