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濮阳科技火星大气模拟实验室里,赵瑞副教授正专注地敲击着键盘。他的白色文化衫和蓝灰色牛仔裤给人一种安静而斯文的印象,而半边框的金丝眼镜后,他那不大的眼睛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的一员,赵瑞是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前夜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利用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仿真软件,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门提供了精确的气动载荷参数。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广袤无垠的火星大地上实现了首次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对于这一刻,每个参与科研人员的心情都如同赵瑞所描述:“心里的这块‘大石头’才落了地。”然而,这背后的故事远比简单得多。
为了闯过“恐怖9分钟”,探测器需要被设计成什么结构?选用何种材料?这些问题都与其进入火星大气层时所受到的力、热甚至噪声等因素息息相关。在这个过程中,赵瑞以其对代码和技术细节要求极为严格而著称,他曾是探月三期再入返回任务的气动专家组成员,对于其他单位研究工作持批判态度,并且他对自己也更狠。
最终,在团队努力下,他们创建了一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多类大气再入的大型通用气动分析软件。这款软件不仅能够模拟地球大气,还能准确预测进入火星环境下的各种复杂现象,是天问一号成功重返地球表面的重要依托。
除了科学研究之外,赵瑞还是一个家庭父亲。在平凡但充满爱与责任感的人生轨迹中,他展示了一种特别爱“挑刺儿”的评委风范,同时也是一个深沉的情感父亲。当他回忆起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爸爸,你不是设计飞船的吗?怎么连玩具都拼不好?”— 他笑容满面,因为知道自己虽然不能完美,但至少能让孩子感到骄傲。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 Zhao 瑞 不仅是一个专业的人士,更是一个有梦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他和他的团队通过不断奋斗,最终帮助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这份不懈追求,让他们成为那个默默付出的、开拓创新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