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麒院士80后科学家激情澎湃推动中俄合建月球科研站进程

在中国地质学界,中科院院士刘嘉麒的名字响当当。他从未想过自己多大年龄,只要还能干事就好。80岁高龄,他仍然坚守科研与教学一线,一有时间就做科普、咨询。忙,是他现在的生活状态。

选择成就强者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多大年龄,反正还能干事情。接受采访时,刘嘉麒语速不快,声音响亮。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他有许多立场鲜明的观点。从他身上能感受到一名“战士”的炽热、一种耄耋之年的斗志昂扬。他是人生的战场上的“战士”:克服逆境,一次次迎难而上。

1941年,刘嘉麒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农民家庭,9岁时,他的父亲不幸离世,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为困顿。作为四姐弟里最大的男孩,他奋发努力,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高考填志愿时,他原本感兴趣的是文学,但学校要求优秀生只能报考理工类。拿不定主意的他跑去征询母亲意见,母亲的回答很简单:哪个学校不要钱或者少花钱,就考哪个学校吧。“无奈”之下,他考取了长春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因为该院实行学费、书费、伙食费、医疗费、住宿费“五包”,基本不花钱。

上学后,他才发现这个专业还要在野外跋山涉水,加之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他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常吃不饱饭。但是,“”没有让他的钻研戛然而止,而是在艰苦环境中培养出了坚韧和毅力。他坚持下来,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十年弹指一挥间

1978年,当国家恢复了研究生招生时,刘嘉麒非常振奋,不再满足于现状。他毅然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生,这一次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未来。在硕士和博士阶段,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并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地质学家。

今天的大刘,无疑是一位地学领域的“强者”。他十进长白山、八上青藏高原、三入北极、二征南极,将火山喷发与气候变化相关联,为火山资源保护开发和火山灾害监测预警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认为是中国火山和玛珥湖古气候研究中的领军人物。而他的这些成就是在选择性投身于科学探索中获得的一份珍贵财富,也是对青年学生的一种激励——认真思考读研究生的目的,从眼前一步一步做起,不要因为年轻而不好高骛远,要珍惜每一个学习和工作的心刻,每一次挑战和突破都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的大刘最需要时间,就是赶紧再做点事儿。不过,在退休之后,没有人逼着干活了,但是他选择继续忙碌。这一点体现在他近年的研究方向——将硬邦邦玄武岩拉成丝,以便用于民用航空化工等领域新型纤维材料,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会,也许这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利益,为社会带来新的科技进步。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给学生讲课,再次回归到教室,让自己的知识传递下去,为社会留下更多宝贵财富。此外,每一次科普报告,每一次咨询服务,都承载着一种责任感,即使到了晚年也不能忘本,要尽可能回报给社会老百姓才行。这也是对所有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师同事以及支持过他的朋友们最好的答谢方式之一,更是一种对自己毕生的追求意义的一个展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