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记》:荀悦编年体史书简述
荀仲豫,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其字仲豫,擅长文学和历史著作。献帝时期,他曾担任过侍讲禁中、秘书监及侍中的高级官职,并著有《申鉴》等重要作品。
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班固所撰写的《汉书》内容繁琐难读,因此建安三年(公元196年),献帝下令对其进行删减,使之更加简洁易懂。于是,荀悦受命按照《左传》的编纂体例来撰写《汉纪》,并于建安五年(公元208年)完成了这部作品。这本书共计约十八万字,比起班固的《汉书》少得多,但却将历史事件精炼到最关键的一点上,从西汉开国始至王莽篡夺政权结束(前206-23年)。
尽管如此,《汉纪》并没有超出原有的范围,只是对现存资料进行了删裁和润色。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如卷二十六中记录成帝永始元年的谏议大夫王仁之疏,以及卷二十九中记载哀帝元寿元年的侍中王闳之谏,这些内容都未能见诸于班固的版图。此外,该书记事方式也略有不同。
此次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它继承了古代春秋时代和左传中的编年体史志方法,将这种修史手法进一步完善,使其与纪传体相辅相成,为后世提供了两种基本形式的史籍典范。其中,以“荀悦曰”的形式撰写的评论性质文章,不仅言辞简洁,而且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被后人广泛赞誉。此外,由于它以四部丛刊本为基础较为常见,所以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较高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