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从商朝贸易到今天的美食天堂
在遥远的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被古公亶父看中为继承人,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而避让君位逃至江南,被称作荆蛮之地,并随乡入俗文身断发,以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不得回去继位。
他们带来的先进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县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匀吴”。后来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在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他将都城迁至苏州,这里的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经过多年的经营,苏州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地方。
然而,由于史籍记载不详,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苏州就以吴国闻名。后来越国灭吴,将都城迁到姑苏。而战国时期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始皇在这里设会稽郡、吴县,从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武州。此后数百年间,一直保持着这个名称,最终在宋朝改名平江府。历史上的许多变革使得苏州拥有众多别称,如姑苏、东吴等,而由于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它又被誉为水都水城水乡,有时候还会被比喻成东方威尼斯。
十三世纪马可波罗游记中,他赞誉了这座城市,即使是在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商朝贸易还是现代美食,都能看到这座城市独特而悠久的历史脉络。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眼中, 苏州市内建筑复杂如同鬼斧神工般精致,每一处都是它丰富历史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那个充满魅力的美食天堂——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