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妻子的欺骗
李纲虽为宋朝重臣,但他的儿子却是大宋朝的不孝之子。从小,李纲就教育他勤奋好学、谦恭有礼,他甚至在诗中称颂父皇的功绩,表现得极其孝顺。但当他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逆转。他开始效仿父亲侍奉高宗,但很快便烦恼于这种“例行公事”,终于放弃了。
有一次,当时任内外大臣和嫔妃们游览聚景园时,他没有邀请孤零零呆在重华宫的父亲,大臣们急上奏章,说这是不合孝道。赵惇接到奏章,大为光火,恰好此时父亲安排人赐一玉杯过来,赵惇余怒未息,接过后半真半假地掉在地上打碎了。这件事被父亲知道,让他更加不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甚至一年多不去见父亲,这种行为,在以孝治天下的当时简直大逆不道。于是,朝野上下,对皇帝的不孝之举更是议论纷纷,有近百人上书要求皇帝履行做儿子的义务,而赵惇并不为所动。
而且,他的一位妻子也从中作梗。她独霸后宫,并且常常无事生非离间关系。在太子妃的时候,她就不断搬弄是非,使祖孙三代相互猜忌;成为皇后之后,更是肆无忌惮。一旦发现太上皇想要给她病重的小夫君送去药丸,她便认定太上皇要谋害她,便抱着儿子,在丈夫床前数落太上皇,把他们父子关系说得连仇人都不如,这让丈夫对父亲既恨又怕,从此,不再去看望他。
即使到了立储之际,也因为这对夫妇的一番争执,最终导致了太上的抑郁而终。而即使是在父母双亡之际,他们也不曾主持丧礼或出席,为他们带来深深的人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