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都城东京,房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严肃的话题。一个负责此事的小组叫做店宅务,它不仅要收租金和修缮闲置房屋,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职责——管理那些因户绝而成为国家公产的房屋。当一个家庭因为断绝后代而灭绝时,其所有资产都会被转移到国家手中,这些房产就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
然而,住进这些公租房的人并不一定是最贫穷或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在那个时代,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逃荒或生活困难的人们通常会得到政府提供的福利和救济,而不是住进公租房。而且,即便是公租房,也有一套严格的规定来控制其价格。收取多少钱完全由官府决定,不受市场波动影响,无论多么亏本,都得坚持原定标准。
有一次,有个官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既然私人住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价格,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国有的公共住宅也跟着涨价呢?这个建议遭到了宋真宗的强烈反对。他认为,这样的做法只会给人民带来额外的负担,因此下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地租上涨,并指出:“如果出现这种‘增僦钱’(提高地租)的行为,那就只能导致民众更大的苦恼。”三年之后,他甚至直接下发了一份正式文件,明确指出公共住宅不得无故增加费用,每一分每一厘都不允许变动,一旦有人违反这一规定,就要追究责任,让他们知道谁要求涨价就得付出代价。
从那以后,在宋朝东京,对于公共房屋的地税征收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预测,没有人敢再尝试乱搞了。这也体现了当时皇帝对于人民利益保护意识很强,以及他在经济政策上的高效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