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瑞三位皇帝拒绝宝座的社会奇迹

我在想,皇位之争谁都想要,但宋朝却有三位原本不愿当皇帝的皇帝,被各种原因推上了宝座,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位“生性淡薄”的皇帝。

首先,有赵曙这个例子,他是宋朝第五个皇帝,也是宋仁宗弟弟濮王的儿子。由于宋仁宗久无子嗣,只好将他立为储君,但又被废两次,真是权力游戏多么残酷。在仁宗病重时,没有合法继承人的他只能留下遗命,让赵曙登基。但赵曙生怕自己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不断拒绝登基,最终不得不以装病逃避。然而,国家不能一日无主,大臣们只好用担架抬他上台,将其推坐龙椅上,用跪拜山呼万岁完成了登基大典。

接着还有宋钦宗赵桓,他也是一位被迫登基的人物,无奈之下才被大臣推上了宝座。不过没过多久,徽宗就醒来来了,所以赵桓只好做起了皇帝。然而他的为人处事和徽宗一样优柔寡断,对于危机缺乏决断力,因此在两年的时间里,金军攻陷汴京,他和父亲一起被俘虏,在异国他乡去世。

最后,还有赵扩,这是宋朝第十三个皇帝,是光宗次子的孩子。当时他的父亲还健在,但是当爷爷去世后,大臣们想要改立赵扩为新任皇帝。但赵扩唯恐步父兄后尘,为天下唾骂,所以极力推辞。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些“不愿意当”的皇子反映出宋朝的软弱性。在整个历史中,有数十位这样的优柔寡断之辈,他们对内听信谗言,对外胆小怕事,每遇外敌入侵,就割地求和,以保一方安平。而这种软弱导致了最终的灭亡。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