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字修龄,武陵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进士。初任雒南知县,后调往长安。万历四十年(1612年),升任御史,上书请太子在东宫里接受教学。当时寿宁公主的女婿冉兴让被宫中的奴才欺辱,公主多次告状告不到神宗跟前,冉兴让把衣冠挂在长安门上就走了。杨鹤听说后,对皇帝说:“近来,皇上的爱女被宫中的奴才欺负,驸马爷在街市上受人毒打,上书也到不了皇上手中。这是国家大事,不应有此等不敬之举。”
杨鹤后出使两淮盐法、巡按贵州。在贵州,他发现土地、户口、贡赋都没有账目可查,因此传令宣慰安位,把情况登记注册,并将首领、目把、主名和承袭的源委上交给有关部门,从此以后贵州的簿牒明朗化,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也容易查对。
杨鹤还提出了培植元气治国的建议。他认为“谋求天下大治的要领在于培植元气”,因为战争和加派对百姓造成了伤害,“现在国家如同大病初愈,只是脉络还没调养好”。
崇祯元年(1628年),朝廷召杨鹤为左佥都御史,再次提出了培植元气的看法,但他的话太直,被一些官员所忌恨,他们想要借机赶他出京。但由于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居家守丧。
崇祯初年起用杨鹤为太仆少卿,又提升为右佥都御史,让他去巡抚南安、赣州。但就在这时,他母亲又去世了,而广宁战事失败了,由于魏忠贤对熊廷弼有恩情,将他除名。
崇祯八年(1636年)冬天,杨鹤死在充军的地方,他儿子杨嗣昌请求朝廷给予抚恤,但最终未能得到优恕,只恢复了他的官职,没有加以优恕。
崇祯十年(1638年),朝廷评价贺虎臣功劳时,加封杨 鹏 为太子少傅。崇祯十三年的晚节,也因为评论甘肃战功,一儿入官。此外,还有人评价说:“虽然误国,但也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