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评元末起义者自然之中开国先行者的忘恩负义与愚民妖人的相似之处

在编写《大诰》时,朱元璋提出“殿兴有福”理论,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首乱者是带头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则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义的人。《御制大诰三编 造言好乱第十三》中,朱元璋说:“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即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愚民作乱。

朱元璋认为带头做乱者的忘恩负义、胆大妄为之徒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这些人引起了战乱,造成了流血,老天爷讨厌这样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殃归首乱。”他还举大量例子论证他的观点,比如历代大型农民起义中,最早揭竿而起的那批人确实多数都做了后人的铺路石,但他们最终遭到了失败和报应。

然而,这一说法充满矛盾。既然天下无道,“天将更其运祚”,被推翻是必然的,那么总得有第一个起来反对它的。站在“首乱”者的尸体上取得成功后,却又这样大言不惭地辱骂他们,是匪夷所思。

为了说服愚民,他费尽口舌,推导出了宁可饿死,也强于之说。他说,在承平时期富裕无比,即便发生饥荒也不过是缺食而死,并非兵刃之死。而那些被迫投身于战火中的百姓,则不得不面对衣食不足甚至自尽,这种境况岂不是优游自尽胜过于战争?

因此,无论如何分析,都可以看出参与叛逆或军事冲突并非明智选择,而宁愿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忍受一些苦难也是理智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朱元璋会提出这样的理论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也警告百姓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