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史述评

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可能源于雅利安迁徙之前某一共同的文化祖型,其基因在东南欧的爱琴海地区衍生希腊文。奥尔弗斯教。《伊里亚特》。。。。。 。,而在万里之遥的南亚次则衍生与之宛如亲表的梵文。印度教。《摩诃婆罗多》。。。。。。。作为一种纯真自然而又不失贵族气质的典型,古典文化与教形成西洋文明内部一驰一张的共轭结构,并在文明心智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阻扼其流于庸俗。中古时代的西洋人尊崇亚里斯多德的学问,心态犹如渴望早日长大的孩子;而当尼采高扬酒神精神之际,欧罗巴已因理性发育过度开始怀念自己逝去的童真。希腊的列国时代所呈现的是以合纵连横的城邦为单位的小战国之局__其城邦意识类似近代的民族主义精神。希腊人因之在希波战争中战胜强敌,捍卫了主权独立;亦因之在随后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自相残杀。终至衰败。。经济。军事。文化的成就皆赖自然生命之挥发__希腊诸邦当其盛时英杰辈出。政通人和;及其衰也则人才凋零。乱象纷呈。雅典和斯巴达乃诸邦之荦荦大者:雅典自由开放。以商为本。注重个利。海军强于陆军;斯巴达则闭塞保守。重农抑商。热中集体荣誉。陆军强于海军。布匿战争之时的迦太基和罗马。争霸地中海之时的威尼斯和土耳其。两次世界大战之时的英国和德国。冷战之时的美国和苏俄皆可视为这两类国家种种变格。希腊既衰,继起的马其顿人借亚历山大东征之势将一种庸俗化的希腊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__其行迹略类二十世纪的美国人。希腊化文化实则仅为社会上层偏爱理性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如浮萍般毫无根基,一旦与东方新兴宗教所散发的热力相接便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希腊的光荣奠基于文化艺术的成果,而罗马的伟大则奠基于军事的业绩。从巴拉丁山丘的原始部落到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伟大帝国,罗马凭藉由文明的理性发育所凝聚的强大的生命力征服了不计其数的部族和邦国。早期的对手象萨莫奈人即与罗马人同属血气方刚的半开化民族,其心理特征一般是讲信义。重荣誉。好勇斗狠__而罗马在萨莫奈战争中的致胜之道恰恰是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机诈灵活:可以在条件不利时缴械以求生,亦可在时机有利时背约而开战。而争霸地中海的劲敌迦太基则在社会机制的发育上较罗马老成许多__比如,他的雇佣兵制即相当马略改革之后的罗马军制。当布匿战争之时,罗马尚葆有凝聚共同体成员的爱国热忱,而迦太基人公而忘私的部落意识已因商品经济的腐蚀而澌灭__后者无论在体质还是意志上皆逊于前者。所以汉尼拔娄败强敌却无法置罗马于死地,而西庇阿由扎马一役便迫使迦太基签订城下之盟。由元老贵族和退休执政官组成的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灵魂。它以集体领导的形式集近代国家与国会的大权于一身--既具高度的行政效率又避免了个人之弊。今日民选领袖当其熟悉业务时可能已届任期之半,而元老院作为人格化的决策者永远都是深谋远的老手。元老贵族乃罗马部落传统的守护者,有经验和对国家的责任感__不象军阀那样迷恋的权力,也不象民众那样沉溺生理的本能。后来军政之建制的膨胀孕育了唯力是尚的武人,而人民大会之建制的扩张又使昔日淳朴的公民沦为寄生的__老成凋零而罗马遂无善政矣。元老院与军政以及人民大会之间此消彼长的权力角逐是理解从格拉古改革到屋大维这段后期共和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帝国时代揭开序幕的时候,罗马已是人到中年,只在元首的共和外表上还能辨认得出他的童年模样。公元九年,帝国的瓦鲁斯军团兵败条陀堡森林,由此奠定了日耳曼世界与罗马世界的疆界。日耳曼尚是天真浪漫的儿童,喜欢自由自在。无所拘束的生活__他的内心充满神话的意象,自我意识晦而不彰,还没有产生控制自己的意志;与之相应的是经济交流只有偶然的物物交换,氏族内部土地公有。分配使用,部落成员之间关系平等,往来交接一依习惯与成例。罗马早已是持重老成的大人,他偏爱节制而有序的生活__脑海闪现的是抽象的名言,其人工于心计。锱铢必较,已因阅历形成高度的主宰心;与之相应的是商品货币关系居于主导,私有产权明晰,科层组织孕育权威,法令滋彰而条文琐细。野蛮的日耳曼在自然生命的驱使下象洪水一样顺势泛滥,倾向恢复宇宙本性的自由;文明的罗马则以意志的力量筑起堤防以守护领地,其中成长着种种人为的文化成果。这堤防便是罗马的法。边墙及其骁勇善战的军团。帝国的意志随其衰老的过程逐渐松弛。当来自东方的神秘主义征服地中海世界的时候,罗马已止息其思想,开始进入精神恍惚的梦境__他的堤防终于溃决了。东罗马帝国拜希腊文化丰厚底蕴之赐尚能挽松弛的意志于不堕。当此之际,在的舞台上叱风云的主角已经轮到了阿拉里克。阿提拉之辈。从历史上看,文明民族的伟大首领往往野蛮而有血性,犹如一群老人当中的青年;而原始民族的伟大首领则往往机敏而有谋略,好像一群儿童当中的。在文化生命意识清醒的时候,金银货币成色足量,社会分工充分发展,各大城市富庶繁华,以市民的消费需求为依托兴起奴隶制的资本主义农场;随着文化生命的神志模糊,良币为劣币所逐。退出流通,社会造成商路阻塞,曾经繁盛一时的都会普遍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农场亦为自给自足的庄园所取代。沧海横流而帝国的机能日趋退化,庄园遂由纯粹的经济单位蜕变为全能的独立王国,有自己的武装。法庭和监狱。强人各据一方,代行国家的职权,而人们在心理上越来越象软弱无依的儿童--中世纪的身影已隐约可见了。 罗马帝国在肌体上死亡之后,其不死的精神在中世纪变现两个分身:天主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在孕育之初即按罗马帝国的行政区划部勒组织,形成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在教皇之下有枢机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助祭,如同帝国皇帝以下各级官吏。为天主教会拘囚千年的蛮族灵魂终于在宗教改革运动中苏醒过来,按日耳曼部落内部的生活方式重新安顿信仰:废除教阶制以及繁杂的礼拜仪式,因信称义,无需教士的监督和干预。这是条陀堡森林之战的重演,天主教会象当年的罗马帝国一样因蛮族的反抗遭到沉重的打击。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性格假借新旧教的形式激烈讦格,最后大致沿着日耳曼世界与罗马世界的疆界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象胡格诺战争和三十年战争之类的宗教战争在今天看来就象小儿间的意气之争__我们小时每因任性使气和伙伴争吵,长大后则多为利害关系才与人发生冲突,心里会觉得小儿之争甚是无谓。神圣罗马帝国则有类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的蛮族假秦汉之名建立的政权。此类蛮族在文化心理上有些象尚未发育的儿童:爱慕虚荣。耽于幻想。因经验记忆的欠缺无法形成清晰的现实感。当九六二年鄂图在圣彼得教堂接受加冕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际,混淆了身份的德意志便开始认同历史上威名赫赫的罗马帝国,从而象戏剧演员一样进入了角色__他依恋罗马一如俄罗斯依恋拜占庭,渐以意大利内政为家务。虽然帝国皇帝可借高尚的门第广领属地,但德意志却因精力的分散迟迟无法以民族国家的身姿站立起来。路德使德国的精神发生了自我意识,俾斯麦则使德国的躯体发生了自我意识。铁血宰相的小德意志最终淘汰哈布斯堡家族的大德意志__当普鲁士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镜殿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时,这个长久沉湎罗马之梦的民族已随年龄的增长证知自己确切的身份。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