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2年(周桓王8年,郑庄公32年),郑庄公与齐国、鲁国联合筹划秋季攻打许国。就在这时,他下令制作一面巨大的旗子,上书“奉天讨罪”四字,并将其悬挂在高达三丈三尺的旗竿上,随后又命令谁能拿着这面大旗当先锋并驾车者,就可赏赐车马。
不久,一位黑脸膛、重眉毛、满脸胡须的瑕叔盈挺身而出,说:“我能!”他紧握旗竿,走三步退三步,再次插入车上,将士们为之喝彩。接着,一位红脸大汉颍考叔以单手运转旗竿,展示出令人瞩目的技艺,使那面大旗如同扑腾的鸟翼般飞舞。
见此景象,郑庄公赞扬说:“真是老虎一般的大将,当得起先锋。”颍考叔因而获得了车马。在这过程中,还有另一位白脸将军公孙子都出现,他原是贵族骄横惯了,但与颍考叔素有不和,此时竞相表演,以示不服输。
然而,在夜幕降临时分,大战正酣,而颉考叔却被一个箭矢射穿背心,从城墙上坠落。瑕叔盈继而跳上了城墙,用那面巨大的旗子摇曳助威,最终成功打开许国城门,让郑、齐、鲁联军如潮水般涌入。
战争结束后,为恢复许国政权,他们决定让小君主继续统治,而不是归还给其他国家。此举赢得了齐僖公和鲁隐公的赞誉,因为他们看到了郑庄公的宽宏大量和办事透明公开道。最后,他们各自返回各自国家,而郑庄公则回荥阳,将功劳赏赐给那些有功的人物。这段故事中,有一名叫百里的使者带着一个孤儿求见诸侯,其情感深刻,也促使了战争结束后的安排。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如何在冲突和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