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末年,国力衰弱,民生困难。北方边疆不断受到鲜卑、羌人等少数民族的侵扰,而中央政府却无法有效地对这些威胁作出应对。
社会矛盾激化,加剧了国家的动荡。豪强兼并,官僚腐败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削弱了东晋政权的统治基础。
经济形势也日益恶化。农田被战争破坏,大量人口流离失所,从而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物价飞涨,使得百姓生活更加艰苦。
文化艺术虽然在这一时期有了一定的繁荣,但这种繁荣更多体现在士人之间的一些学术活动和文学创作上,对于改善民生的实际效果很小。
最后,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洪水、饥荒等连续发生加速了东晋的灭亡。在465年左右,由于无力抵御外来压力以及内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使得东晋灭亡,其遗留下的领土逐渐被南北朝时期的其他政权所蚕食,最终由宋朝取代成为新的统治中心。而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就是西魏(后来的北周)的崛起,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是历史交接的一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