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称日本为扶桑其背后蕴含了与埃及历史相似的文化交流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在古代文献中,扶桑一词既指一种树,又是日本的旧称。关于扶桑树,它在《山海经》中首次被记录,这种树据说能长达四十多米高,叶子形似桑叶,春季花朵与叶同放。它喜阳光生长,在山麓河谷常见,其秋天的叶色鲜红。

除了作为植物名,“扶桑”还是一个国家名称,《梁书·扶桑国传》记载了这个国家的情形:“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该国民以扶桑果为食,以树皮织布为衣,以皮做纸。此外,由于其位置接近日本,所以后世将“扶桑”用作日本的代称。

从字面上理解“日本”,其中“本”字含有草木根基的意义,因此以“日 本”命名,就象征着太阳和太阳下的神树之所在地。在历史上,有些古代列岛上的部落或王国自称为“扶 桑”,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与太阳有关,与中国人对宇宙结构观念的一致性相符。

此外,还有另一个古称——倭国,对应于韩剧《大长今》中的描述,即明朝时期对日本人的通称。而这些叫法都与古人对日本的地理认识和文化交流紧密相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