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东吴有一位著名将领吕蒙,他年轻时家境贫寒,没有机会读书。后来他成为军官,虽然武功出众,但由于缺乏文化知识,他无法把战例总结下来。
有一天,吴国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位大将,你的责任更应该是好好学习一些书籍,以增强自己的才干。” 吕蒙推托说:“我军中的事情很多,我都要亲自过问,不知道有时间去读书啊!” 孙权笑着回答:“你的工作并不比我多,而只需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启发而已。”
吕蒙问:“哪些书应该先读?” 孙权建议:“可以从《孙子兵法》、《六韬》等兵法书开始,再看看《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对于未来的指挥打仗很有帮助。”
孙权接着说:“时间嘛,要自己挤出来。以前汉光武帝即便是在忙碌的战争中,也始终拿着一本书不放下。这正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态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便回去开始阅读,并且坚持不懈地学习。
这个成语“手不释卷”形容的是不断努力、勤奋好学的人。在这里,它通过吕蒙和孙权之间关于学习与实践平衡的问题展现了一个重要道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保持求知的心态,就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