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子深为伍举的才华所倾心。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因犯罪逃往晋国,而有人诬陷伍举通风报信。无奈之下,伍举逃奔郑国。在此时,声子因公务需要前往晋国途径郑国,与伍举在郊外相遇,他们重逢如初,“班荆道故”就此重燃。
声子听闻了伍举遭受不白之冤的申诉,他内心感到极度不平衡。他告知伍举先暂居于晋国一段时间,同时他完成公务后,将即刻去见楚“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当问及“晋大夫与楚孰贤?”时,声子巧妙地以“晋卿不如楚”的言辞取悦了子木,然后接着说道:“虽然楚有杰出人才,但真正被利用的是那些来自晋国的人才。”随后,他详细阐述了历史上的事例,以清醒理智说服了子木,最终成功地招回了被误解的伍举。
这段故事中的典故“楚才晋用”,比喻着一个国家或团体拥有高超才能的人才,被另一个国家或团体所使用和利用。这句话由邹韬奋在《不能两全》中引述吴晓晨的一封信,其中表达了一种对人材被迫适应特殊环境并为其服务的情感困扰,这种情形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