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甘味历史资料初中全景社会探究

【词目】食不甘味。【发音】 shí bù gān wèi。【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心神不安。【示例】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茹素,稍谢罪戾。”

典源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战国策·楚策一》:“楚王曰:‘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昧,心摇摇而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我当谨奉社稷以从。”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先生率然高举,将以辅治吾君,以诚窃嘉之,但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无心于流议者三年矣。”

释义

“甘味”指感到东西的美味。“食不甘味”则形容吃东西时没有感觉到美味,这通常表示心里有事或者身体不好。

典故

在战国后期,当时七雄之一的秦国非常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在这一年里,一位秦使被派去见楚威王,要迫使他臣服于秦。但是楚威王因为实力不足而焦虑,他想知道如果强大的秦发兵入侵该怎么办?恰逢此时说客苏秦前来拜访,并建议他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击强大的秦。这番话让楚威王非常高兴,因为他正因为这个问题“卧不安席,食不甘味”。于是,他决定按照苏秦的计谋行事。(《战国策·楚策一》)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齐闵王面前。当时的一个说客名为苏秦游说齐闵王。他告诉齐闵王,“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往往会后患无穷,而那些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内的最终却会孤立。如果你能够在对方行动之前制胜,那么就能有所依靠,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远离仇怨。”因此,在做事情的时候,不懂得借势顺应时代是不可能成功的大业。而且,只要能让别的国家劳累自己却安逸,使天下的混乱局面留给自己保持和平,那就是成为霸主的道路。(《战国策·齐策五_]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