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食不甘味社会的隐忧

【词目】食不甘味。【发音】 shí bù gān wèi。【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心神不安。【示例】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茹素,稍谢罪戾。”

典源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战国策·楚策一》:“楚王曰:‘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昧,心摇摇而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我当谨奉社稷以从。”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先生率然高举,将以辅治吾君,我诚窃嘉之,但体不安席,有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释义

甘味:感到吃东西的美好。在这里形容心里有事或身体不好,都觉得没有吃东西的快乐。

典故

战国后期,有七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一个是秦国,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一年里,它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他服从秦国。如果楚威王不同意,他就要出兵攻打楚国。但是楚威王因为实力不足而焦虑得睡觉时也不安稳,也觉得饭都没什么味道。他正为这个问题“卧不安席,有食不甘味”呢。

就在这时候,说客苏秦前来拜访他,并劝说他和赵、魏等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抵抗秦国。当听到苏秦的话后,由于非常高兴,他立刻决定按照苏秦的建议去做。这段历史记载在《战国策·楚策一》中。

另外,在另一则故事中,一位名叫东方朔的人向他的朋友解释了如何通过借势顺应时代发展来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他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利用时机并顺应时代趋势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而且,如果你能够让你的敌人疲惫,而自己却能保持宁静,那么你就是真正的大智大勇的人。这段对话记录在清代作家吴趼人的作品《痛史》中。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