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山哈之称:铭记古老迁徙的足迹
畲族历史上,频繁的迁徙成为了他们的标签。自称“山哈”,与其悠久的居住环境和迁徙轨迹紧密相连。“山哈”意指在山里的客人,他们曾广布于中国南部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地。
传说中的起源故事将盘瓠塑造成了畲族始祖,这位神奇的人物据说是高辛帝时期的一只五彩斑斓的狗。盘瓠不仅被赋予了人类身份,还娶了三公主,并生下了三个儿子一女,分别姓蓝、雷和钟。这段神话般的故事虽然美丽,但缺乏确凿的事实依据。
实际上,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并随后向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地迁移。尽管有着多种关于起源说的流传,但最为普遍的是认为畲族与瑶族同源,从汉晋时代长沙武陵蛮发展而来,与瑶民族共同拥有“盘瓠”图腾信仰。
景宁是早期由畲族定居的一个区域。在《盘瓠王歌》中提到:“三姓子孙人来多,分居景宁和云和。”至今,在浙江省境内有若干个县市区如景宁、云和、遂昌等地方仍然有著名的大批聚落分布,有着自己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只使用汉字或创造新的意义或利用汉字部首创造新字。
在《起源歌》中描述过这些迁移原因:“田差难种吃,田好官来争;官多难生养,思量再搬迁。”由于土地适宜度不过关,加之官府对此类土地竞争激烈,因此他们不得不不断转移寻找更好的栖息地。在这过程中,他们采取小集大散式分布,以寮形式搭建村落,即使生活艰苦也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习俗。
然而,对于畲族来源存在众说纷纭,没有统一观点,有人认为他们可能是越国后裔,也有人提出东夷或者河南夷的一支,以及南蛮的一支。但总体来说,可以从外来说(即来源于武陵蛮)以及土著说(即来自闽人的延伸)两个角度进行概括。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理论,如龙麒等,都试图解释这一复杂问题。
因此,无论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由于各民族之间交融互动所形成的一个复杂错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