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历史简介:如故宫般的文化瑰宝
畲族自称“山哈”,这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紧密相连。“山哈”一词,意味着在山里的客人。他们现今的居住地较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是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对畲族起源可谓是众说纷坛。
传说中,畲族始祖盘瓠是一只神奇狗,被高辛帝赐婚给了三公主。盘瓠斩下叛军首领后,带着公主迁居深山,生下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现在畲族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这个传说虽然美丽,但纯属荒诞神话,不足为据。
据史诗《盘瓠王歌》记载:“三姓子孙人来多,分居景宁和云和。”在浙江,最早形成的是景宁地区。自称“山哈”的畲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大多使用汉字,并借用部首创造新字。
《起源歌》中提到:“田差难种吃,田好官来争;官多难生养,思量再搬迁。”因此,他们从广东至福建、江西、浙江频繁迁徙,在山区森林搭寮生活,从事狩猎和种植,还有狩猎劳动艰辛生活困苦。
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无统一之见,有认为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武陵蛮,与瑶族同源,也有人持越或夷等说的观点。此外还有南蛮的一支河南夷、一支等各种说法反映了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互动交融关系。
总结来说,有外来说者认为来自长沙武陵蛮,而土著者则认为来自周代闽人,其间存在一定渊源关系。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说的观点,如河南夷等。但对于这些来源目前尚无定论,一切依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