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人教版历史知识点归纳探究竭泽而渔典故在社会中的应用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实力对比上,楚军占据明显优势。面对这形势,晋文公向他的舅舅狐偃咨询说:“我军兵少,楚军兵多,这次战役该如何取胜?”狐偃建议用欺诈手段来对付楚军。

然而,当晋文公又向大臣雍季求计时,他对于狐偃的提议持有保留态度。雍季以“竭泽而渔”、“焚蔽而田”的寓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就像把池塘干涸后才能捉到鱼,但第二年就无鱼可捉;或者烧光了森林再去狩猎,那样虽然能立即捕获野兽,但第二年则可能一无所获。雍季强调欺诈之策虽能暂时取得成功,却不是长远之计。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没有更好的打败楚军的计划,晋文公还是采纳了狐偃的计谋,即假装遵守自己之前与楚庄王许下的退三舍之诺言,以实际行动连续三次后撤。这不仅为晋军创造了有利的地形和机会,也使得楚军误以为晋文公胆小,不敢正面交战,最终导致城濮之战中的惨败,其领兵将领成得臣也因此功亏一篑。

故事传承至今,“竭泽而渔”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以比喻短视、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会带来失败或损失。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