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历史资料摘抄竭泽而渔的典故在社会中寻根溯源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交战。当时,楚军实力明显占优。面对楚军的压倒性优势,晋文公向他的舅舅狐偃咨询:“我军少而楚多,这次能如何取胜?”狐偃建议采用欺诈之策。然而另一个大臣雍季不同意,他用比喻形容说:“竭泽而渔虽能一时获利,但后年无鱼;焚蔽而田亦然,只是短期之计,不足为依。”意思是说,一旦采取欺骗手段,即使现在成功,也会导致长远来看没有可乘之机。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找不到更好的打法,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纳狐偃的计谋。他利用自己曾经许给楚庄王的“退避三舍”诺言作为借口,以连续三次后撤来吸引和牵制敌人,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战斗条件。而楚军误以为晋文公胆小不敢正面交锋,因此紧追不舍,最终遭遇惨败。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以智慧和策略帮助晋文公取得了胜利,并最终结束了成得臣的大将身份。

从这个故事中人们提炼出了“竭泽而渔”的成语,用以比喻一次性的、短暂的小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可能带来的损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