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中,元祐更化究竟是什么含义?它又有着怎样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呢?
1、元祐更化的背景
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宋神宗病危,宰相王珪率宰执入见,请求立储,由皇太后同听政。神宗已说不出话,只是点头首肯。王珪他们所说的皇太后即指神宗的母亲英宗高皇后。高太后出身将门,对熙丰新法一直持否定态度,但严格恪守宋朝的家法,并不出面干预。
三月一日,高氏垂帘听政,宣布立神宗第六子赵煦为皇太子。她知道大位更迭在即,一方面命侍卫禁止神宗的兄弟雍王赵颢和曹王赵頵随意出入皇帝的寝殿,一方面暗地让人按十岁孩子的模样缝制一件黄袍。在神宗弥留之际,有宰相蔡确与职方员外郎邢恕密谋准备拥立赵颢或赵頵,但被高公绘拒绝。
五日,神宗去世,赵煦即位,即宋哲宗。高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九年,将完成了皇位交接。在此期间,她支持反变法派人物司马光等人反对新法,最终导致新法的大部废除,以及许多旧法恢复。
2、元祐更化的内容
宣仁太后的掌权遂援引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以“以母改子”为旗号,大力推行反变法政策。他把变革责任全推给王安石,并诬蔑其“舍是取非”,导致社会危害加剧。此时,全盘否定了新法,并诬陷其“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多项改革被取消,如差役制度,更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而积聚起来的财富也在几年的时间内耗散殆尽。此外,还进行了一系列打击行动,对于支持变革的人士进行迫害至极端程度,使得整个社会进入了一种混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