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与韩都的联系,使上党处于危境。上党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便通过使者带着地图献给赵国。赵孝成王派部队接收了上党,但两年后秦国又派王龁围攻上党。赵孝成王得知消息后,立即命廉颇率二十多万大军去救援,上党已被秦军占领时,他们才到达长平。
王龁计划进攻长平,而廉颇则修筑碉堡、深挖壕沟,以备持久抵御。尽管秦军不断挑战,廉颇坚决不出战。面对困难局面,范雎建议说:“要打败赵国,就必须先让他们调回廉颇。”
然而,由于左翼和右翼的议论,说是“怕用赵括”,并且认为廉颇快要投降,这些言论误导了赵孝成王,他决定调回廉颇,并任命其为上将,让他交接兵符,然后返回邯郸。
新任上的赵括命令破除所有制度,对士兵下令:“如果敌人再来,我们必须迎头痛击,不留活口!”范雎得知自己的计谋成功,即刻秘密安排白起为大将军指挥秦军。在长平战场中,白起故意作出几次失利的样子,使赵括追击无果,最终导致四十万士兵被分割,被迫守垒待援。但最终援兵未至,只能等待死亡或投降。
随着时间流逝,大批士兵因饥饿和绝望而崩溃,最终主帅赵括也遭到了射杀。一代名将仅凭纸上的知识,却在实际战斗中覆灭四十万精锐。这段历史记载着纸张上的谈判策略与实战之间无法比拟的差距,以及一位勇猛将领如何因为过度自信而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