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的柳儒卿以横行乡里、鱼肉黎民而闻名。他的残暴行为深入人心,人们私下称他为“柳剥皮”。然而,当时的湖南才子王运听闻了这些情况,他不仅同情黎民,也决心采取行动。
王运北上至四川授学讲书期间,经过了那个充满怨声载道的地方。他利用夜色悄无声息地贴上了两副春联,以此来揭露柳儒卿的真面目。一副春联是这样的:
本非正人,
装作雷公模形,
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始卯,
会打银子主意,
绝无一点良知。
第二天一早,当柳儒卿看到这两副春联时,他气得直喷白沫。这些字句不仅戳中了他的痛处,还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和羞愧。从此以后,这位曾经横行乡里的男人,在人们的心中彻底失去了尊严,只剩下一个被动辄的人物,而那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其沉重的刑罚。
这个故事传遍了整个村庄,每个人都知道当官员时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更不能忘记那些小小的人们。而“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形”等成语也随之流传开来,用以形容那些表面光鲜但内里虚伪的人们。在后来的岁月里,这个关于柳儒卿的小故事,不断地被家族相互传述,为的是提醒每一代人的风范和品德,使得他们永远不要走上那种错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