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任务抢先四天王光义指挥员的逆袭故事

王光义,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1999年7月本科毕业的优秀学子,现任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部副部长兼高级工程师(正高),曾参与北斗组网、嫦娥一号等多次国内外卫星发射任务,为长征七号与长征五号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01指挥员。7月23日中午,他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他看来,这次任务过程曲折,但最终以成功告终。他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和感慨:“胖五再征送荧惑,一飞冲天把胜夺;独自远行亿万里,待到功成报祖国。”这是他的期待,“问天路上向天问,勇攀高峰航天人;攻坚克难创奇迹,长五遥四踏星辰。”这是他的感慨。

作为01指挥员,王光义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他不仅要懂技术,还要顾大局,并且能有效沟通。在一次紧张的测试中,当两个系统争抢资源和时间时,他如何平衡双方需求并保证工作进度?他笑着说:“总之,要想办法把事情做好了。靠智慧、情商和人格魅力……反正得处理妥当。”

王光义一直有记录笔记的习惯,每完成一个项目,就会详细记录下来,以便下一次能够更快地找到问题并解决。这不仅是一份工作记录,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回顾和学习。除了工作,他还喜欢写诗,从大学开始就已经写了七万多字。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期间,王光义经历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那里的荒凉景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奉献与牺牲。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下去,因为他深受航天事业所吸引,而这份使命感和成就感成了他持续前行的动力。

如今,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担任重要职务后,再一次迎来了挑战——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提供支持。面对压力巨大的目标发布日期,即使原本计划用35天恢复火箭发射平台,用48 天进行测试和总装,最终只剩下4 天余下的时间,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不断优化流程,加快准备速度,最终顺利实现了目标。

对于未来,尽管王光义渴望更多地为国家贡献力量,但他的愿望并不限于名声,而是希望能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份事业。他说:“我也不求什么出名,就是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份事业。”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