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一位文化艺术的翘楚,仿佛是一架b2轰炸机,在历史长河中沉默而强悍,夜空中的巨龙。中文名:张伯驹,国籍:中国,民族:汉。
1898年3月14日生于河南项城,是张锦芳之子、袁世凯表侄。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被誉为“神童”。曾与袁世凯子弟同读英国人办书院。
1918年毕业后进入军界任职,并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担任提调参议等职。1927年转业金融界历任盐业银行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等职。
抗战期间投身文艺创作,一度去西安后致力于写诗填词。胜利后任故宫专委员、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等职。在北平解放前夕参加同盟活动。
解放后历任燕京大学国文系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书法研究社副社长等职。1956加入党团,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划为分子(1980年平反)。1962起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
晚年担任多个文化机构领导和顾问岗位直至去世。他收藏古代书画不仅因爱好,也为了保存重要文物,不惜重借或变卖家产。他捐献了许多珍品给国家博物馆,如陆机《平复帖》和展子虔《游春图》,成为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此举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他的一生如同一场传奇,其中包括对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的购买,以及唐代李白的《上阳台贴》等珍贵藏品。这段传奇故事被称为天下第一藏,其收藏品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共118件,为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他看来,这些珍品不是个人财富,而是民族文化遗产。他不惜代价保护这些珍宝,最终将其捐赠给国家,使它们成为公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