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最大的跳台训练科研基地,那位身着白色文化衫、蓝灰色牛仔裤,半边框的金丝眼镜后,一双不大却有光的眼睛的人物——赵瑞,是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的副教授。他的名字与天问一号探测器紧密相连,他是其中的一份子,为其在地球搭建了一个火星大气“演练场”。当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时,赵瑞的心中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利用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仿真软件,为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提供相关的气动载荷参数。
陨石降落时,它们常拖曳着耀眼的尾焰,那是高速物体遭遇空气阻力迸发出的火花。在人类进行火星探测任务中,成功率还不到一半,大部分问题都出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下降和着陆阶段。为了闯过这9分钟恐怖之旅,探测器需要被设计成什么结构?选用何种材料?这些问题都与其进入火星大气层所受到的力、热甚至噪声等因素息息相关。
赵瑞决定勇闯这个领域,从零起步模拟火星大气。他和团队成员打造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多类大气再入通用的通用气动分析软件。这项工作并不容易,每次代码修改都要经过严格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最终,这个团队创造出了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大型工程仿真软件。
对待别人的要求严苛,对自己更狠,这也是赵瑞为人的一贯作风。当他发现总体部门最初找来的三家单位中的某些数据不合理时,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帮助团队脱颖而出,被采纳为最优方案。
除了工作之外,赵瑞还是一个家庭人。他爱人也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他们共同拥有报国情怀和兴趣爱好。“我们俩不论谁有任务,在身时,都会把这个任务当成是家庭的一个大工程。”他说,“能够得到她和父母支持,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给儿子的名字叫做赵航,让他的梦想永远指向太空。而尽管曾经参加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但由于健康原因未能成为正式候选人,现在他更多的是陪伴儿子玩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孩子构建乐高飞船。不过,当儿子骄傲地告诉同学:“我的爸爸设计飞船”, Zhao 瑞就感到无比幸福,因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