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担任副教授的赵瑞,身着白色文化衫和蓝灰色牛仔裤,半边框的金丝眼镜后,一双不大却充满光芒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地球火星大气“演练场”设计提供了关键参数。赵瑞回忆起成功着陆那天的情景时,仍旧手指微颤、激动得难以自持。
这次任务对于赵瑞来说是挑战与荣耀的交汇点。他利用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仿真软件,为探测器结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气动载荷参数。这项工作涉及模拟陨石坠入火星大气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探测器构造和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为了克服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的9分钟“恐怖”时期,探测器必须被精心设计,以抵御极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数据对不上,都需要重新校准数千行代码,这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但最终他们成功创造出了适合多类大气再入的大型通用气动分析软件。
赵瑞在科研领域是个严谨的人,对别人的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严苛。他曾经作为评审团队的一员,对其他单位提交的研究进行严格审核,只有经过他认可才能通过。他的这种态度也反映出航天科技领域内科学家们坚守原则、追求卓越的心志。
除了科研之外,赵瑞也是一个家庭人,他对爱人和孩子都非常照顾。他的妻子同样是在航天行业工作,他们共同面对任务,就像处理家庭事务一样,将每项任务视作家庭的事业来完成。在休息时间,他喜欢陪伴6岁儿子搭建乐高积木,与家人共享快乐时光。
尽管赵瑞未能成为第三批备选航天员,但他依然以一种平凡而伟大的方式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样的故事,也许正是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崭露头角的一个缩影。(于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