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卷79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火炬世界历史网官网上的幽默时光

在一个小山村里,1498年11月3日出生了马丁·路德,他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关键人物,也是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这个时代的德意志东部虽然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但商业繁荣却掩盖了分散性和缺乏统一国内市场的问题,这种状况加剧了上层割据,导致整个国家处于混乱之中。

少年时期的马丁目睹天主教会不良行为后,下定决心进行宗教改革。他在父母诧异目光中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学习神学,并保持洁身自律。在大学毕业后,他成为维登堡大学教授,并逐渐坚定了对天主教会奢侈和权威批判的心态。

1517年10月31日,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引起巨大反响,让社会各阶层都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论纲》的热烈回应超出了他的预料,让他成为了全民族代言人,同时也激发了第一波资产阶级与天主教会之间冲突的大火焰。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廷彻底决裂的道路。

1519年,在莱比锡举行的一场辩论中,路德以唇枪舌战击败了约翰·艾克,这场辩论无疑成为了他宗教改革生涯中的转折点。1520年的出版活动爆炸式增长,其中包括13个著作,是他最为活跃的一年。这一年发布的三篇著名论文——《致贵族公开书》、《被囚巴比伦》、《徒弟自由》,更是推动了一次深刻的人文革命。

这一切点燃民众情绪,对抗现存剥削制度的人们找到了信仰上的支持者,而他们所渴望的是一种廉价、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地位新的信仰体验。但当农民试图将这些思想变革为实质性的社会变革时,路德退缩并背叛人民,最终成为世俗统治者的工具。他写下《劝勿从事叛乱书》,并在维登堡重新开始讲道工作,以平息暴力。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变得越来越强硬,最终要求“无论如何,无需隐藏,都应该像打死疯狗一样杀掉他们”。

1546年2月18日,马丁·路德去世,当时他的功绩参半,被誉为那个时代巨人,但恩格斯认为他卖给市民阶级给诸侯,没有完成革命任务,只是在形式上做了一些改变。在这段旅程中,从未放弃过自己信念的事业,不仅结束了罗马天主church对于西欧封建神权统治,更提供思想武器给新兴资产阶级,为即将到来的历史风潮铺平道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