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剧的传统艺术风格中,李振乾以其卓越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这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添上了新的篇章。他的每一次上场,都如同一位精通武功的小子,在舞台上激情洋溢地演绎着那些千百年前的故事与角色。
1951年,当他第一次踏上舞台时,那是洛阳县第九区(寇店)李家村的一次普通的农历新春庆祝活动。他那时候只是一个天真的少年,以《卷席筒》中的玉妮为首次亮相,这个角色虽然简单,但却成为了他后来多年的追求和探索之源泉。
随后的岁月里,李振乾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1953年,他开始登高跷,随着曲剧社团参加各类活动,一直到1957年的《花庭会》中饰演高文举,他才逐渐走出了小镇,只身一人,在大江南北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1958年,他考入偃师市曲剧团,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那一年,他遇到了京剧教练李保庭,也就是“李老八”先生,开始了武术训练。而1961年,又有幸拜访了曲剧名家刘景乐、张太玉、裴和尚门下学习,那些经典的声音与动作,如今已成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体现。
1973年的调往洛阳筹建洛阳地区曲剧团,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紧接着1985年的汝州组建汝州曲剧团,以及1988年的河南省曲剧团调任,更是让他的名字在整个中国戏迷群体中广为人知。
自编自导自演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式,对于李振乾来说,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用自己的血肉铸就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周仁献嫂》、《寇准背靴》、《跑汴京》,这些作品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心,还被誉为“别开生面的空前未有”。
从专业角度来看,李振乾展现出的技艺特征是:“境有心出,心随境转”,即在保持传统戏路基础上的创新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既符合历史背景,又充满现代感。他的表演节奏鲜明强撼,有着洒脱自如、干净利落的风格,同时音域高亢气韵生动,让人听后难忘。
此外,由于对自己曾经扮演过的人物还抱有一丝怀念,所以在退休后的日子里,他依然坚持写作,从事研究工作,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所学所思所感。这份热爱,无疑又增添了一份美好的色彩给他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