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俗名张志诚,法名理穷,当地道众亲切地称他“张道”。1910年10月1日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县,早年出家榆中兴隆山,系清代高道悟元子刘一明真人法裔。解放前夕,他云游到宁夏海原县天都山。1999年10月30日,道长志气凌然,在家中端坐羽化而去。他对建筑、针灸、美术、书法都有过研究,有的造诣颇深。在1998年,他在《中国道教》第一期上发表了《六十年来的学习体会》一文,并编撰了《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自述出家经历:他法名为张理穷,号悟心子,在兴隆山娘娘殿出家,由师爷胡上明下清和师父杨上至下林教授。他生不逢时,从小孤苦无依,只身奔走衣食之需。在兰州一次大病后,无论中西医,都认为无救。当时的教会医院西北疗养院院长张鸿仪,为人慈心,对他的病情进行诊断,并劝他到山林幽静处修养,以寻求可能的生路或是接受命运。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愈他的疾病。这让他想起了兴隆山,便决然上了山出家。不料仅仅一个月余,他的疾病全消,饮食恢复正常身体健壮,如同奇迹一般,这非凡成就只能归功于超自然力量。
西华山位于宁夏海原西部,与甘肃境内的屈吴山对峙。其东麓人口稠密阡陌纵横,而古西安州城池危耸宛如故昔。这座大峰峻峭如插入天际,其形势雄伟。古时候树木郁郁葱葱云清气爽,是当年的夏王元昊构建仙宫的地方,其中亭台楼阁隐现云巅,如仙境般神秘。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座大峰被称为“”之所以得名。此后的琼阁在成吉思汗的大火之后再次湮没,但当地善信怀念爱戴道之心,将瓦砾堆中建立了一座名为“”的道观。随着时间推移,“”遭受冲击而荒废,最终的一位住持即将离开世间。
然而,一位令人敬仰的地主灵魂——张理穷,不顾万难,最终迎来了政策宽松的时代。他终于能开始修复这片荒凉破败的地方,即便是在极度艰辛和漫长过程中的努力结束时,也未曾退缩过。当此等景象重现时,大自然似乎也感应到了这一点,让四方信众前来助力,他们凿石烧砖按往常样式逐洞修复最终成功解决了泉源干涸的问题,为这个干旱地区提供了解决生活用水困难的手段,或许这是因为天人感应使得重建殿堂时找不到旧资料,却恰好挖出了古老的地基,与指引位置完全吻合。
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奋斗,这片土地焕发新生的光彩,再现往昔辉煌,每一座洞殿楼阁恢复到曾经容颜,又融入周围景观增添新的建筑。一边修建,一边种植树木绿化环境,使得政府给予赞扬。而随着香火日盛,他也不忘报效祖国,在江南洪灾期间主动募集捐款1200元赈灾区,同时正值自己所在地域遭遇旱灾的情况。在成为知名人物后,他又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代表大会上的理事之一。
以耿直宽厚著称且机敏果断的人格魅力,以及与政府及信众之间相处融洽的情谊,使得他把这片仙土打造成严整屋宇、庭院雅致的地方。他记录每一步建造的心酸细节,用笔记本详尽记载下来,这些笔记展现了一生的坚韧与磨练。一间简朴的小屋即是他的居所——"自在石屋"(对联:愿承人间不幸事,不求造化分外恩),光线暗淡但生活独立自给自足。而室内有一架手摇纺车,它既质朴又充满艺术性,被用于纺毛线并编织毛衣白日忙于建设晚夜则投身写作数十载留下许多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