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喜——燕国最后一任君主,公元前255年(燕孝王三年),喜的父亲燕孝王去世,他继承了燕国国君之位,史称为燕王喜。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为了加强与赵国的联盟,燕王喜命令丞相栗腹与赵孝成王结盟,并赠送五百金作为酒资。然而,这次外交行动却被视为对手中的机会而被利用。栗腹返回后建议攻伐赵国,但遭到了乐间和将渠的反对,他们认为赵国是一个四面作战且人民熟习军事的国家,不宜轻易攻伐。
尽管如此,群臣中有部分人支持进攻,最终决定调动两军,一千辆兵车分为两路:栗腹率领一部攻打鄗邑,而卿秦率领另一部进击代邑。而大夫将渠坚决反对这场战争,他警告说:“我们与人互通关卡、结盟并送出大量金钱,只为了回头攻击他们,这种行为绝不会带来好结果。”但他的声音在风雨中显得那么微弱,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话。
最终,在将渠的一再阻止下,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忠告,但也没有完全忽略。他依然选择亲自率领偏师随后进发。这一次,他不仅是作为一个君主,更是作为一个战士踏上了征途。但就在即将到达宋子时,被廉颇所率领的赵军在鄗邑击败了栗腹之军,同时卿秦在代邑也遭受了同样的失败。乐间逃往赵国,而廉颇追击至五百余里,将整个首都包围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人民请求和平解决冲突,但由于无力应对压力的庞暖等人的态度,使得谈判陷入僵局。
直到公元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赵国内政危机重重,又一次派遣李牧进行攻击夺取武遂、方城等地。当时剧辛原居于赵国内,其与庞暖保持着友谊,因为庞暖当初曾经帮助过他,所以他想通过这个关系得到庞暖的帮助。此时正值朝堂上有人提议趁着敌人的困顿发起进攻,剧辛便向其提出自己的计划,并获得了一定的支持。
最终,在剧辛率兵前往之前,他咨询了几次关于如何处理这一局面的意见,最终决定采取直接挑衅对方的方式。在战斗中,由于剧辛未能制服庞暖,从而导致自己身亡,以及二万名士兵被俘虏,这标志着这场战争以失利告终,也标志着“戏”(此处指战争)已经结束,对方赢得了胜利,而我方则付出了沉痛代价。这场持续多年的内忧外患让整个人心惶惶不安,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街头巷尾,都弥漫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恐慌感。而对于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那些记忆仿佛永远无法磨灭,就像那刀刃一样割裂着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