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中国有着一部关于八阵布列的兵书,它被称作《握奇经》。这本书分为两卷,内容丰富,共计380余字。这部兵书据说是由黄帝臣风后所撰,而姜尚又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在汉武帝时期,丞相公孙弘还专门撰写了一篇解释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军事理论。此外,还有一本名为《握奇经续图》的附录,由佚名编写,其中包含了更多关于八阵布列的详细信息。
《握奇经》中的八阵包括四种正阵和四种奇阵,这些正奇之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术体系。大将在战斗中负责掌控这些机动兵力,即所谓“余奇”之兵,他们居于阵中,并且能够灵活调动来配合各个方向上的战斗。布置完毕后,大将会命令游军在两端警戒,当敌人接近时,将他们撤至背后的待命状态。战场上,大将指挥着四正与四奇之间协同作战,而游军则从后方发起突袭,为整个战斗增添了一份不可预测性。
由于历史长河中很多细节可能随时间而遗失,因此关于每种正、奇阵具体位置及其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互换使用的情形,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和讨论。不过,无论如何,《握奇经》都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对研究古代战争策略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