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亦称南粤或赵朝,前203年至前111年在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存在,国都番禺(今广州市),疆域包括今日广东、广西部分及福建、湖南、贵州、云南一小部和越北。建立于秦末乱世,由中原统治者赵佗起兵兼并桂林象郡后建立。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其间推行“和辑百越”政策,使得岭南经济文化得到改善,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汉文化传播。
国家建立始于秦始皇统一七国后的平定百越之地。秦始皇任命屠睢主将赵佗副将率军50万平定岭南,但因屠睢滥杀引发反抗,被当地人杀死。重新任命任嚣主将完成大业后设立三郡,其中龙川令赵佗被委任。在秦二世时期,因陈胜吴广起义导致中原混乱,赵佗以依险据山海为借口自立,为首领号召各关口军队防守,并杀掉官吏自立为“武王”,在203年建立了独立政权——南越国。
随着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不用武力剿灭,而是通过使者陆贾劝说下让其归顺成为藩属,此后双方互派使者通市。然而,在吕后的掌控下关系恶化,她发布禁售铁器法案而引发脱离事件,最终在文帝即位后,再次归降并称臣,但仍然保留帝号直到景帝时代。此外,还有闽越战争的记录,以及最后由孙子继承王位的过程等内容构成了这个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