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不均的背景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零五天,牵涉到33个国家,影响了全球。战争主要由两个军事集团参与,一方面是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另一方面是德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
19世纪末期,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帝国主义时期,每个国家都在欧洲和全世界进行领土争夺与瓜分。作为后起之秀的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结成了联盟,以对抗英国、法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巴尔干半岛地区扩张政策上也引起了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担忧。
为了孤立法国并抑制德意志扩张,在1879年10月,德意志与奥匈签订《双边条约》,形成三国同盟。随着时间推移,该联盟成员增加至三国,并且被称为“铁血宪法”。这一联盟旨在共同防御,但其实际效果是在1904年的英法协定中受到质疑,因为两国签署了一项协议以避免未来发生直接冲突。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挑战,以及1912年巴尔干危机期间动荡局势,各方开始寻求新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通过军事或经济手段,都有必要重新评估历史上的国际关系网络。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利益,以确保长远而非短暂的利益最大化,从而维持现有的国际秩序。
由于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情况最终导致了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全球性冲突改变了历史轨迹,对当时以及今后的所有参与者产生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战争胜负的问题,而是一场关于权力、尊严和未来命运的大棋局游戏。